就这样,卡尔波夫的部队被编入了谢杰里科夫的一团,和谢列勃良内的部队合编成新的二营。由于崔可夫事先曾经暗示对反正过来的军官要降级使用,所以我任命他为副营长,担任谢列勃良内的副手。同时为了表彰谢列勃良内在战斗中所取得的成绩,经过我和几位师领导的商议,晋升他为大尉军衔。
对于我的安排,卡尔波夫一点反对意见都没有就很爽快地答应下来。会议一结束,他就毫不迟疑地集合好他的部队,跟着谢杰里科夫返回来一团的驻地。
德军重新占领前沿阵地后,很快又建立了一个炮兵观测点。由于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,这回的炮兵观测点的位置是隐蔽在河堤下方,我们的迫击炮无法摧毁他们,结果导致了河上的运输船队再次遭受了不必要的重大的损失。
10月13日傍晚,我和基里洛夫他们正在商议是否派出小部队,沿着河堤摸过去,消灭掉敌人的炮兵观测点时,司令部的电话便打了进来。
电话是崔《:“报告司令员同志,我们正在研究怎么消灭掉敌人新建立的炮兵观测点,以确保我军运输车队的安全。”
“让德国人的炮兵观测点见鬼去!”崔可夫咬着牙,恶狠狠地说:“你们前面的德国人已经被你们打怕了,所以马马耶夫岗暂时不会成为德国人的进攻重点。如果有可能。我希望你尽可能多地抽调兵力。来增援城里的部队。”
崔可夫的话让我感觉到了一丝不安。要知道我们在这里待了一个半月,上级还从来没让我们抽调兵力去增援城里。以我对崔可夫的了解,如果不是到了危急的时刻,他是决定不会这么做的。于是我关切地问道:“司令员同志,出了什么事情吗?”
“我们的侦察兵报告,敌人似乎要对我们采取大的行动,仅仅在城市的工厂区当面,保卢斯就集结了三个步兵师和两个坦克师。这些部队在约五公里的正面展开了进攻队形。看样子是随时准备对我们的防御地段发起进攻。”
“敌人要进攻,就等他进攻呗,没有什么了不起的!”听筒里忽然传来了军事委员古罗夫的声音,他明显是在对崔可夫说:“……而在敌人进攻前,集团军司令员同志,我觉得您应该好好地睡一觉,你都四五天没有合眼了。”
随即我就听到崔可夫的呵呵笑声,他对古罗夫说:“军事委员同志,就算要睡觉,也要等我把目前的局势向奥夏宁娜同志交代清楚了再说。”
古罗夫很配合地说道:“好。那你长话短说,交代完任务。就立即去休息。”
“司令员同志,”虽然听说德军在工厂区的方向部署了五个师,我却丝毫没有想了解对方番号的打算,而只关心即将和我们并肩作战的哪支部队,于是我开门见山地问道:“司令员同志,我能问问目前在工厂区里,部署的是哪支部队?”
“正规军有两个师,古里耶夫的近卫第39师和古尔季耶夫的步兵第308师,以及近卫第37师,坦克第84旅所部的轻型坦克渡过河以后,就部署在这两个步兵师的阵地上,作为固定的火力点。同时他们还在工人新村的街道、工厂的车间厂房前,构筑了大量的掩蔽部、步兵散兵坑和交通壕。”
听到只有三个不完整的师,要的话,我都说完了。我命令你在天亮以前,把独立师能抽调的部队抽调出来,并带到城里隐蔽起来,等到敌人开始向工厂区发起进攻时。你们在果断地出击,从敌人的侧后方狠狠地打他们一下。至于你嘛。把部队带到城里后,就立即到我的指挥部来一趟,我还有事情要交代你。”
我放下电话后,看到基里洛夫他们几人都围着四周,紧张地望着我,等待我向他们宣布上级的命令。我在心里暗暗地叹口气后,把崔可夫刚才所说的话,向他们重复一遍后,问道:“指挥员同志们,司令员让我们抽调部队去城里进行增援,你们来谈谈你们的看法?”
听完我的问题,阿赫罗梅耶夫皱着眉头想了想后说:“司令部只是让我们派部队去增援,并没有说让我们派多少人去。师长同志,您觉得抽调多少兵力呢?要知道我们的马马耶夫岗也是一个防御要点,一旦失守的话,城内的整个防线就会发生动摇。”
“师长同志,”班台萊耶夫礼貌地向我建议说:“目前我们师的四个团里,二团、四团坚守着马马耶夫岗,肯定是不能动用的。而驻扎在居民点里的一团和三团,假如都调走的话,敌人有可能会趁虚而入抄我们的后路,所以我觉得只调一个团就行了。”
“什么,只抽调一个团?”基里洛夫吃惊地问道:“这合适吗?”说完这话后,他又望着我问,“奥夏宁娜同志,您的意见呢?”
我在心里权衡了一下利弊,最后决定采用班台萊耶夫的建议,便望着他点点头说:“我同意副师长的意见。我们师的主要任务是守住马马耶夫岗,如果为了增援友军,而把我们的守御力量抽调一空的话,让敌人有了可乘之机,夺取了马马耶夫岗的话,我们再想夺回这里,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,所以我认为只需要抽调一个团去参加战斗就足够了。”看到基里洛夫张嘴想劝说我,便果断地抬手制止了他,态度坚决地说道:“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,不是派多少部队的问题,而是究竟该抽调一团还是三团的。政委同志,”我眼睛望着基里洛夫问,“您觉得该抽调哪个团呢?”
基里洛夫听我这么一问,愣了片刻,接着字斟句酌地说:“三团虽然不久前刚补充了兵力,但几乎都是新兵,估计没有多大的战斗力。而一团在前段时间的战斗中,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,还是很令人满意的。所以我建议这次的增援行动,就派一团去。”
等基里洛夫表完态,我扭头看着班台萊耶夫,面带着微笑,礼貌地问道:“副师长同志,对于派哪个团去增援,不知道您的意下如何?”
“师长同志,我同意政委的意见。”班台萊耶夫回答得很干脆,“从一团前几天的表现来看,他们的战斗力不弱,完全可以胜任这个任务。”
我没有说话,只是点了点头,又扭头望往阿赫罗梅耶夫,问:“参谋长,你的意见呢?”
阿赫罗梅耶夫向基里洛夫和班台萊耶夫各望了一眼后,连忙挺直身体回答说:“师长同志,我的意见和大家一致,也是认为派一团是最合适的。”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人云亦云,还特意说明,“谢杰里科夫中校的指挥能力如何,在他的团坚守北面高地时就能看出来,况且他们团最近补充了不少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老战士,所以我认为他们是完全胜任的。”
“好,既然大家的意见都统一了,那么我们就派一团去增援工厂区的友军。”说到这里,我停顿了片刻,扭头看着阿赫罗梅耶夫,对他说:“参谋长同志,请你给谢杰里科夫中校打电话,通知他立即把部队集结起来,准备出发。”
我的话刚说完,基里洛夫便在旁边补充了一句:“还要给三团的戈都诺夫少校打电话。”
基里洛夫这么一提醒,我猛地想起一团要是离开的话,那么他们的防区可就空出来,所以有必要让三团抽调部队来填补这个空缺,以免被德军趁虚而入。便马上吩咐阿赫罗梅耶夫:“政委说得对,给一团打完电话后,再给三团长戈都诺夫少校打个电话,让他派人去接替一团的防务。”(未完待续。。)
更新于 2025-08-06 11:33
A+
A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