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来郑氏正在讲汤氏爬墙的事儿,李氏吃吃的笑,那声音显然是尽量压抑住的,小姨就顾不了那么多了,她一边拍床一边大笑:“哈哈哈,那汤老婆子都五六十岁了,没想到人老心不老,居然还干爬墙这事儿,可惜…可惜隔壁没住个老头儿,哈哈哈哈~~~”
小姨那笑声实在夸张,云舒睁眼看看四周,黑黢黢的一片,她瑟缩一下,这声音…怎么那么像黑山老妖!
外婆呵斥她几次,她才好不容易忍下,云舒能感觉到那床都在震动,李氏也捂着被子咯咯咯直笑!有那么好笑吗?云舒心里嘀咕着慢慢进入梦乡。
第二天一整天小姨和李氏的心情都极好,只有水志诚一个人依然满脸通红,做什么都迷迷糊糊的!李氏便时不时念叨他几句让他以后少喝酒。
午饭后云舒在院门口玩时见大姑和二姑各自回了家,她将此消息告诉外婆,外婆微笑着目光闪了闪,然后去主屋把娘的针线筛子端了出来,“走,舒舒,咱们找你奶奶聊天去!”
聊天?云舒莫名其妙,不过看外婆眼里满满的笑意,知道定有好戏看,便乐呵呵的跟了去!
郑氏到了汤氏院门前,敲也不敲,直接推门进去,小姑正在院中洗衣服,汤氏抱着个针线筛子坐在院子里昏昏欲睡的晒太阳。
“汤亲家,不忙吧?”汤氏闻言身子一哆嗦,立刻睁开眼,惊讶的望着郑氏。
小姑热情上前问好,然后跑进屋里端把躺椅出来放在汤氏身边,汤氏气鼓鼓的瞪小姑一眼,小姑缩缩脖子,偏头吐吐舌头,跑回去继续洗衣服,云舒自己端根小凳子乖巧的坐在小姑身边。
郑氏道:“汤亲家,晒太阳啊?”汤氏不语。
郑氏道:“汤亲家,今天太阳真好啊!”汤氏不语。
郑氏连说了十来句话,汤氏一句不答,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装睡觉。
郑氏也不恼,依然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,不管她答不答都自顾自的念念叨叨。
“汤亲家,跟你说个闲话,我们村有个丫头,个子小,相貌一般,身体倒还壮实,可惜有只眼睛不好使。
她啊,还是个老幺女,她娘几十年没怀上,直到四十多岁才怀了她,可惜她爹在她五岁时就死了,母女俩相依为命。那个日子难过哦,唉!”
凡是女人,那八卦之心肯定少不了,汤氏虽闭着眼睛,却没再皱紧眉头一脸不耐烦,看她时而颤动的眼皮,可知她正尖着耳朵细听了,连小姑手上的动作都慢了下来。
郑氏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,小姑等了会儿,没见下文。便问道:“那她们家的田地怎么种了?她们靠什么过活了?”
“恩,她啊,有好几个叔伯姑姑。她爹一死,那些叔伯就要来分她们的地,还要把她娘赶出去, 把她送给人家做童养媳!”
“啊?这么可恶,那…那后来了?”小姑一脸焦急,云舒一想便有些明了。小姑也算是个老幺女了,汤氏若现在发生什么变故,她的命运就可能跟郑氏嘴里那女娃一样!
“呵呵,琼丫头别急,听我慢慢说,幸好那丫头还有点儿小聪明。把她们家老祖宗请了来,还当着村长的面立下契纸:
她们家的五亩水田五亩旱地平分给五位叔伯,不过种地的人每年必须给他们母女一石谷子、一石麦子。待闺女满十六岁后,那田地依然是闺女的,若叔伯想要,每亩地必须出至少二两银子的嫁妆,不要便由村长转卖给他人。”
“好。好样儿的,那丫头真聪明。都快赶上咱们家舒舒了!”小姑拍掌叫好!
“那主意也不是丫头出的,是他爹临终前跟她娘商量好的!”
“哦,那后来了?那丫头嫁给谁了?”
“后来,那丫头好不容易长到了十六岁,寻人家时,人家要么嫌她家没家底,要么嫌她长得不好,还有嫌她带个六十岁老母吃闲饭的!
媒婆都劝她,让她把老母留在老家,让叔伯们照顾,可那丫头死活不同意,说是只要对方愿意连她娘一起接过门,给她娘养老送终,就算是个瘸子跛子老头儿都愿意!”
“真的?好样儿的!”小姑丢下衣服站起来挥挥拳头,汤氏也睁开眼睛,坐着了望着郑氏等待下文。
“后来了?后来谁娶了她?”小姑急切的问。
“呵呵,后来,她们村有个媳妇会娘家把这事儿当笑话跟她娘讲了,她娘觉得这丫头品行好,人也不笨,便给自己儿子做主,定下这门亲事,还答应让自己儿子把她当亲娘一样养老送终!”
“啊?真的?那位大娘好仁义啊!”小姑一脸崇拜的夸赞。
郑氏微微一笑,侧头看看汤氏,道:“汤亲家,你觉得那位大嫂怎样?如果是你,你会不会让自己儿子给别人养老送终?”
“当然不会!”汤氏气鼓鼓道:“她要做圣人她做去就是!我看那老婆子多半是想博个贤名,等媳妇过了门,不是想怎样欺负就怎样欺负?或者等过段时间找过借口把人家休了撵出去不也一样?”
云舒一头冷汗,不愧是汤氏,如果是她,肯定这么干!
“娘!人家都那么可怜了,您怎么……?”小姑不满的嘀咕。
汤氏嘟嘟嘴,冷哼一声,扭开头去。
郑氏笑道:“汤亲家啊,这婆媳相处,何必弄得像对仇人一样了?咱们都是从媳妇过来的,做媳妇的日子怎样,你比我清楚不是?”
汤氏闻言垂下眼,表情也有些变化,似乎在回想自己当年做媳妇时的境况。
“唉!大家都不容易,婆婆是该有婆婆的威严,可媳妇也有媳妇的难处不是?如果就因为自己的一时喜好逼得媳妇出走,那孙子孙女怎么办?没爹的孩子日子难过,没娘的孩子更难过日子啊!汤亲家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唉,时间不早了,我也该回去了!舒舒,咱们走吧!”郑氏站起来,云舒赶紧跑过去扶她一扶,小姑道:“郑大娘,别走啊,您还没说那姑娘在婆家怎样了?”
郑氏笑道“很好,生了两个儿子,她娘和她婆婆住一个屋,凡是她婆婆有的她娘也有!”
更新于 2025-07-26 16:22
A+
A-